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健康訪問調查發現老年人的跌倒比率為16.5% (約為1/6),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%( (´⊙ω⊙`)驚!)。而且發生跌傷的地點,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發生在家裡,在家裡跌傷的地方,第一位居然是在傢俱旁(椅子、床、沙發或其他家俱旁)的比例約是1/5,第二位為浴室、淋浴間或廁所等的比例約是1/8。
防止這種情況,將扶手連接到房間的各個部分並改善門口和浴室的台階非常有效。只是,這些需要一些技術工作介入才能改善達到老年人行動安全的目的。即使安裝了扶手,行動時還是要稍加調整及注意,否則在家跌倒的風險不會降低。
因此,這裡有一些現在就可以採用的預防跌倒事故的技巧,納入日常生活中,讓生活更加安全。
1、在房間裡使用明亮的燈光
夜晚入眠後房間很暗,年長者夜半起床昏花、視力也差,可能看不清楚地板或物體的邊界,跌倒的風險很高。如果,讓房間的局部始終保持明亮的,例如在晚上從房間去洗手間的行進路線,黃昏時便開著燈,或者在走廊或衛浴間裝上會感應人的動作的照明,都是個很好的主意。
↑在晚上從房間去洗手間的行進路線,或者在走廊或衛浴間裝上會感應人的動作的照明,都是個很好的主意。( ^ω^)
2、留意有輪子的家具
帶腳輪的家具,例如沙發矮桌、邊桌等相當方便,但有滑動的風險,該考慮購買穩定的家具,在失去平衡時也可以依靠。

↑帶腳輪的家具,例如沙發矮桌、邊桌等雖然方便,但有滑動造成在家生活發生危害的風險。(ง๑ •̀_•́)ง
3、清理紙箱、行李,清理地板和樓梯平台
如果在家行進的路線上,例如走廊地板上有堆置物品,則物品會影響家中年長者失去平衡後跌跤或滑倒。同樣,放在樓梯平台的行李或紙箱物品,會成為行動障礙,因此,保持行進路線空暢整潔並保持地板和樓梯清潔很重要。
4、整理地板邊緣、地板上的電線。
在家裡的跌倒事故通常不會發生在較大的台階上,例如門口或陽台,而是發生在較小的地板高低差的台階,例如門檻和地板縫邊緣。修改門檻、或在不同材質的地板邊縫鋪上薄的防滑墊、高低差邊緣貼上防滑貼片或防滑的斜坡板,都可以漸少跌倒風險。此外,在地板上爬行的電線也會讓事故發生機率增加,有必要的狀況應採取措施,例如使用電線蓋板和斷開不必要的電源線。

↑在地板上佈置的電線管路也會讓事故發生機率增加,應採取措施例如使用電線蓋板和斷開不必要的電源線。(ง๑ •̀_•́)ง
5、確保浴室地板具有防滑與防跌功能
濕滑的浴室地板若再加上洗澡的熱氣及肥皂泡沫,應要能快速排掉,減少因為濕熱而滑跤的風險,如果有扶手,則在洗澡、廁所、站立時也可以用做支撐。

↑濕滑的浴室地板若再加上洗澡的熱氣及肥皂泡沫,應要能快速排掉,減少因為濕熱而滑跤的風險。( • ̀ω•́ )
6、在門口或更衣室使用防滑吸水墊
在門口和更衣室的空間,由於會更換鞋子和衣服,如不小心容易滑倒,可能會導致嚴重事故。鋪設防滑橡膠墊,或使用防滑墊,可以適度改善。

↑在玄關、浴室、更衣室等可能會導致嚴重事故的位置。鋪設防滑橡膠墊或使用防滑墊,可以適度改善滑倒發生的風險。( • ̀ω•́ )
7、利用“低凳子”
為了避免在家中摔倒事故,重要的是要保持穩定的姿勢,在門口、更衣室、廚房等處放低矮的凳子,例如在門口可以坐下來,穿鞋和脫下衣服,可以大大降低跌倒的風險,如果有扶手,則在站立時也可以用做支撐。
8、穿“軟底包鞋”而不是“室內拖鞋”
拖鞋本身很容易滑脫,腳跟浮起,因此腳變得濕滑,這增加了踏在有台階的地板或樓梯時的風險,但不建議赤腳走路,赤腳走路可能會撞到家具或門而造成傷害,建議在家穿止滑的軟底包鞋走路。

↑建議在家穿止滑的軟底包鞋走路,減少滑倒的風險。( • ̀ω•́ )
9、選擇穩定的”踏板梯”
最危險的事情是將餐具放在水槽上方的架子上,拿取櫃子上方的被子衣服等,若無法一伸手便能拿取物品,那麼該選擇使用穩定的踏板,該踏板的寬度應能將兩隻腳都放在板子上。
10、查看家具佈置和安全通道
若是家裡的走道狹窄,走道邊或盡頭又擺放家具又限制了走道的使用範圍,如此很容易因撞到家具的一角或拿取物品而受傷。此時應該嘗試考慮大膽一點清除不適當的家具,讓走道保持通暢。
以上列出的10種方法都可以輕鬆完成,稍微降低跌倒的風險。
請考慮使用這些方法做為“轉變”為家人可以安心生活的房屋。